一、我国医养市场概况
2018年,我国人均寿命为77岁,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老年人数增加,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的比例逐渐上升。在接下来的至少30时间里,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会逐渐攀升,在2050年前后达到峰值。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护问题的同时,医疗服务、康复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医养结合并非是医疗和养老的简单叠加,而是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结合为一体,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深度融合与联动发展,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医养结合产业基本具备支柱产业所需要的五大属性,即发展规模、市场前景、技术密度、产业关联度和经济效益。
根据易观《中国医养结合市场专题分析报告2018》预测,2020年我国医养结合市场可达到5.7万亿元人民币,包括医护养康四大板块,包括但不限于远程医疗服务、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健康管理、智能硬件、保健品等。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白皮书》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医养结合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50年达到106万亿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33%。
二、养老市场环境变化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截至2018 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49 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658 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十三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约增加640万,到2020年将达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8.5%左右。
与此同时,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越来越多,残疾老年人逐年增加,2015年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人,持残疾证老人达到1135.8万。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超过4200万失能老人和超过2900万80岁以上老人,合计占到总老年人口的30%。
按照国际通用的划分指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就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超过14%时,意味着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社会。我国老龄化的特点,老龄化社会进展快,从老龄化社会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用了25年,而法国经历这种转变用了115年,英国用了45年,美国用了69年。
我国老龄化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错位发展程度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比如,在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2%左右时,我国的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而在达到相同的人口老龄化水平时,德国、美国以及日本的人均GDP分别高达1.8万美元、2.9万美元、3.8 万美元。
“未富先老”的现实,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
老年人医疗费用比重占据将近1/3
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会随着年龄增加,如果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做到慢性病的有效管理,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推进医疗费用的前端化,更多地用于“防未病、治小病、促保健”,将极大地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根据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就诊率、住院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群体。2003年、2008年、2013年65岁及以上群体两周就诊率分别为28.1%,30.3%和26.4%,住院率分别为8.4%、15.3%和19.9%;慢性患病率分别为538.8‰、645.4‰、539.9‰,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占比较高。
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统计,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口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非老年人口的3-5倍。《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占住院总人数的29.2%。连续住院时间超过3 个月的离退休老人占三甲医院住院人数的比重只有2.1%,但占三甲医院住院床日数的比重却高达21%,花费的医保基金高达医保基金支出的16.4%。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不断下降,发病率增加,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对医疗卫生服务往往有更多的需求,医疗卫生费用相应地也不断增加。
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中产阶级比重增大
经济收入的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消费力,同样,老年人收入水平的提升也必然会有效带动其对生活照护和医疗服务需求。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2014年我国城镇老年人年人均收入达到23930元,农村老年人均收入达到7621元,分别比2000年提高16538元和5970元,扣除价格因素,城镇老年人收入平均增长率为5.9%,农村老年人收入年均增长率9.1%。
每户人口数量变化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户平均规模缩小的趋势更加显著,1990年缩减到3.96人,2010年缩减到3.10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居民家庭户的平均规模为3.02人。中国已是平均家庭规模较小的国家。
目前,中国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过880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的比重超过20%。
根据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3年全国失能老年人数达3750万,预计2015年失能老年人数将超过4000万。
与家庭养老需求迅速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于家庭规模缩小,时间资源紧张,家庭的养老能力被削弱。其中,农村留守老年人家庭、独居老人家庭的养老问题最为突出。
三、 医养相关产业政策
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完整的养老政策体系框架,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养老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医养集合相关政策从2013年首次提出后,也逐步完善,但在发展中还存在政策落实难、效力低、内容模糊、城乡统筹等考虑不足等问题。
四、 我国医养结合机构模式
医养服务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几乎涵盖服务业的主要领域。包括生活照护、健康服务、康复保健、医疗服务、临终关怀等。
①生活照护:包括日间照料、上门访问、家政服务、餐饮和日常陪护等。
②健康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防治。
③康复保健:主要是康复理疗师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按照相应的康复计划,帮助老年人开展相对应的康复训练,帮助大病初愈、患有慢性病、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恢复生理和社会功能,包括康复治疗和机能恢复训练等。
④医疗服务:包括门诊、住院、紧急救护
⑤临终关怀:包括舒缓治疗、灵性关怀、家属心理抚慰与疏导服务。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养老服务机构的共同问题是,医疗护理服务缺失,无法满足半失能老人,失能老人的医疗需求。
截至2018 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16.8 万个,养老床位合计达到727.1 万张,比上年增长3.3%,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9.1 张。其中:全国共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2.9 万个,比上年增长10.0%,床位379.4万张,比上年增长3.9%;社区养老照料机构和设施4.5 万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9.1 万个,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达到347.8 万张。国际社会机构养老通行的一般规律是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数的5%左右,目前我国仍有520万张床位的缺口,产业需求远远未被满足。
居家社区养老。由政府出资委托或资助专业养老机构在社区承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并在建成后管理和运作,为辖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托养服务、心理慰藉以及文化服务。目前存在过度的家政化,缺少医疗护理和紧急救援等医疗服务内容。
机构养老。是指在养老机构进行养老。养老机构可能附属于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福利机构,或者个人和团体组织,专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
养老综合体。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以及一些专业的养老服务企业,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保利、万科、泰康、中国人寿等。养老综合体以以养老作为核心卖点,部分综合体还是以房产销售为主。主要模式包括月费制、产权销售、售后租回、会员制等形式。
针对部分养老机构中缺少医疗服务的功能,我国从2013年开始鼓励建设医养结合机构,解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近4000家医养结合机构,100余万张床位,其中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的有2800余家,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的有1000余,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超过2万家从基本模式上分析,医养结合有四种模式。
① 从医延养。一般是指以医院为主体,本质上是从医疗机构往下游的养老护理领域延伸,主要是面向刚需客户。
在医院内设置老年床位,以医疗机构为主成立养老机构;在医疗机构内增成立专门科室提供养老服务,将医疗机构转型,转变成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康护和护理机构。由于医疗机构的市场接受度普遍都高,因此较为容易切入养老护理领域。
② 由养添医。一般是指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留出部分楼栋或区域,用以配置护理院、门诊部或一级甚至二级综合性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
此为最普遍模式医院结合模式,在养老机构中设置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医务室以及护理院等医疗机构,例如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朝阳区寸草春晖养老院。由于现阶段单纯的养老项目存在盈利难度大、周期长等问题,通过医疗机构的设置,既可以增加养老项目对长者的健康保障,又可以为项目拓宽收入渠道,缓解运营压力。
③ 医养协同。“医养协同”顾名思义指的是养老与医疗通过合作的形式,向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市场上存在较多的传统签约合作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医疗机构定期派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巡诊并提供医疗服务,而养老机构负责治疗后康复和恢复期的护理服务;例如北京市第二医院和北京金泰颐寿轩养老院的合作。
通过养老社区达到医养结合的模式,在养老社区内,通过不同方式建立完备的医疗机构,为入驻的老人提供有效的医疗保障,比如湖南康乃馨老年城内就建立了康乃馨老年病医院、老年呵护中心、护理工作站。新建养老和医疗结合机构也是医养结合的一种新兴模式,例如北京八里庄英智康养综合体,双井恭和苑。
④ 地域囊括照护。地域囊括照护是当前日本政府着力构筑的医养结合的照护体系。其基本思路是在搭建好的政府服务平台之下,对于需要医疗和介护服务的长者,通过居家上门的服务形式,协调医院、诊所、访问看护机构、药局和介护服务机构等多种老年服务单位,根据老年人的需要,提供医养整合式照护服务。
⑤ 其他新型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远程医疗技术,将养老的概念线上化、虚拟化,通过建立一个区域化养老信息服务云平台,老年人将服务需求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告知云平台,平台将会按照需求派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以优护万家为例,它既有针对医疗护理、养老照护经验的复合型服务人才的培训,也开设养老照料中心,还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其中80%医护资源来自于北京各大三甲医院。
五、国外医养结合模式
美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主要包括三类服务项目。
第一类为老龄人全包服务项目(Program of All 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 PACE)。PACE针对55岁以上有护理需求但需要生活在社区的低收入群体,为其提供包括日常照料性服务、医疗性服务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服务。通过这种社区照料与医疗照料相结合的模式,使需求护理者即使长期生活在社区或家庭中,其护理需求也能得到满足。
第二类是养老居所服务项目(Congregate Housing Services Program,CHSP)。此项目主要服务于低收入、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其提供日常基本生活服务与其他支持性服务。
第三类是家庭与社区服务(Home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HCBS)。HCBS服务于居家老年人,为其提供生活与医疗照护服务。与PACE相比较,HCBS更适合相对年轻、健康的老年人,PACE则更适合失能程度较为严重的老人。
美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大体上是依照各州自身情况建立不同的养老计划,并且将长期护理政策贯穿始终。各州政府充分尊重老年人的身心需求,不断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同时,美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
日本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按需分类,主要类型有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公寓、养老院及老年福利中心。日间照料中心针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为其提供日间照料;老年公寓一般提供给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养老院又称特别养护之家,主要收住一些需要特殊护理的老人;老年福利中心则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及保健服务。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特点充分体现在养老机构的设置及运行上。
养老机构设置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在运行方面,大部分养老机构与周边医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保障身患疾病老年人的需要。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可以对老年人的日常疾病进行诊治。
英国的“整合照料”模式。所谓“整合照料”,Henk N.& PhilipC.B.给出定义“针对具有相似需求或问题的群体提供、多方位全面的一套计划详细、实施落实的服务和照料”,而具体到老年人,整合性照料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元素: 医疗照护、长期照料、社会照顾、老有所居、交通食宿等服务。英国的医疗照护和社会服务资源整合具有法定强制性。作为高福利国家典范的英国也是依靠社区养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六、国内医养结合企业介绍
上海悦心健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从事的业务包括大健康业务、建筑陶瓷业务、生态健康建材业务。其中大健康业务拟投资建设“区域健康综合体”,以县级区域为范围、以推展城乡居民健康为宗旨,以二级综合医院为核心,向下辐射基层(社区医院、卫生所)、向前延伸健康促进、向后延伸康复、养老、临终关怀,同时具备财务保险为支撑的健康服务项目集合体。
除此之外,悦心健康还将根据发展需要,引进特色专科连锁医院(或门诊部),特色专科范围重点关注人工生殖、齿科、康复等。同时还将结合海外资源,发展高端医疗业务。
宜华健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确立了以医疗机构运营及服务和养老社区运营及服务为主的两大业务核心。医疗机构运营及服务业务包括医院托管业务、医院投资与运营业务、合作诊疗中心业务;从事会员制养老社区的投资与运营和向入住会员提供养老服务,旗下亲和源目前运营多个养老社区,覆盖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嘉兴、宁波、青岛、三亚等地。
泰康之家
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引进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为居民提供独立生活、协助生活、记忆照护、专业护理四个不同的生活服务区域,实现一站式退休生活解决方案,提供不同程度的生活照顾及护理服务养老社区自建二级康复医院,设有居民专属绿色通道,畅享专业贴心的康复和医疗服务。
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苏州、武汉、杭州、三亚、南昌、厦门、沈阳、长沙、南宁、宁波、合肥等十五个重点城市布局,目前北京泰康之家燕园、上海泰康之家申园、广州泰康之家粤园、成都泰康之家蜀园养老社区已正式投入运营。
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100床,设有老年病中心、康复中心内科、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全科、药剂科、检验科、放射影像科、心理医学科等学科,取得医保资质。养老社区内分为3类公寓,包括独立生活公寓、失能护理公寓、失智护理公寓。
保利
2012年,保利提出“养老产业全产业链培育”的发展战略,在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适老用品、社区医疗、老年产业展览等领域实现了多元布局。保利·和熹会高端养老品牌,全力打造“医养结合型”中心,为长者提供亲情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全程式服务。
2017年全新升级了社区嵌入型小微机构品牌——保利·和悦会,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特色医养服务及养老延伸服务等,探索立体蜂巢结构的邻里式健康养老模式。
保利和品专注于适老化产品的设计、研发及整体配置,为各类养老机构、社区及居家提供适老化空间改造及产品配置服务。举办多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搭建中国老龄产业联盟,推动中国养老产业转型升级。
七、资本市场对医养结合产业的投资情况
养老产业细分领域包括养老地产、养老用品、养老金融、智能养老、生活医疗照护、文化娱乐等领域。
通过动脉网中对养老企业投融资的数量和细分领域发现,目前养老企业的投融资市场趋于理性,获得融资最多的细分领域为智慧养老领域,包括机构信息系统;其次养老机构和生活照顾类细分领域。
而相对于投融资市场倾向于智慧养老领域,更多的保险公司、地产公司、国企等大型企业以机构养老为切入点,更侧重于养老产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养老用品、居家照护、医疗服务、运营管理等。
八、医养结合产业发展趋势
医养结合的目标是实现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一体化的模式,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健康管理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状态;通过养老服务更好的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医疗服务提供疾病诊治、急救治疗等专业服务,医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远程医疗及诊疗服务;康复护理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长期连续的专业护理服务;健康管理提供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健康管理机咨询等服务;养老服务提供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
通过服务整合、资源整合及信息整合实现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线上线下联通的模式。
医养结合产业政策、评价标准进一步落地和完善。目前机构养老政策难以“落地”的原因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很多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过低,医疗保险支付政策不完善,机构护理人员激励鼓励政策缺失,成为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瓶颈。
医养结合为多头管理,养老机构的管理方为民政部,医疗卫生机构对应卫生部门,医保报销由社保部门负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则由老龄办组织实施,难以实现利益协同。
政策趋势放开医疗卫生行业和养老服务行业的部门行政管理,打破行业垄断;同时通过付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等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
最适合中国的养老模式——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我国养老模式呈现“9073”结构,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分别为90%、7%、3%。
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说,我国人口基数大,采用居家社区养老模式能够快速缓解养老床位和机构不足的问题;从养老投资机构来说,居家社区养老主要提供服务,投资小,见效快;从老人角度老说,老人更希望在家养老,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随时和家人沟通,得到精神的慰藉。
目前居家社区养老中尚未很好的解决是老年人医疗服务、护理康复等问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紧密合作,设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家庭医生定期前往老人家中提供健康咨询,体检等服务。
发挥社区在养老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要鼓励社区组建多种类型的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并给予倾斜性政策支持;要提倡和弘扬“社区互助文化”,通过家庭自助、邻里互助、社会关爱等形式,引导、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对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来说,最核心的就是区域化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和老人健康档案的普及;机构运营者来说,医疗信息系统和养老信息系统的打通和整合非常重要,医养结合机构的信息系统除了现有养老信息系统外,还应加入能为养老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管理、体检管理、药房管理、理疗康复管理以及医护工作站管理等功能的信息系统。
除此之外,对机构运营者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者来说,远程医疗和护理技术的应用和升级也非常重要。通过物联网、影像传输、可穿戴设备和床旁护理等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对老人进行远程的健康监控、远程问诊和远程护理意义重大。
中医药在医养结合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核心—“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与“以养促医,以医助养”的思想理念高度一致。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是我国独有的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优势与特色。中医药对养老模式可提供众多优势项目。包括太极拳、八段锦、按摩、针灸、拔罐、刮痧及药浴等。可根据老年人状态的不同,设定各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调养康复方案。
中医药治疗方法具有简、便、效、廉等特点,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医疗优势,是老年人最愿意接受的医疗服务项目。在医养结合的实践中,应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医养生“治未病”的理论和实践,努力探索构建既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