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跻身全球第三大医疗美容市场,然而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的“痛点”突出
医美行业如何找到自己的赛道?
“今天去光子嫩肤、小气泡按摩,明天又开眼角,打瘦脸针,过段时间再来个自体脂肪移植充填……”前不久朋友聚会,家住重庆龙湖紫都城的卢女士向《工人日报》记者慨叹:“稍微关注我多一点的姐妹们应该知道,我前几天又耐不住闲,做医美去了。其实,身边的女孩子都在‘我要变好看’的路上做各种折腾。”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凭借自拍、短视频和直播崛起的网红,一些人整容的目的变成了拥有一副在数字世界接近完美的脸孔,一张能透过电脑和手机屏幕得到关注的精致面容,即便这种为虚拟世界打造的外表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真实。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医疗美容市场始终保持着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经跻身全球第三大医疗美容市场,市场占比达到10%。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仅达870亿元,到了2016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2018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达2470亿元左右。预测在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达到3370亿元,同比增长36.44%。
但在行业高利润、快增长的风光之下,人们无法掩盖超过70%以上的正规医美机构艰难的行业现状。面对发展模式的壁垒、机构品牌的繁杂、资本巨头的布局,医美行业该如何找到自己的赛道?
轻医美模式或成下个爆发点
日前发布的《中国青年颜值竞争力报告》显示,九成职场人士认为高颜值竞争力有利于加薪,外貌成为年轻人心目中仅次于工作经验和学历的求职影响因素。
近年来,科技推动“微整快餐”,利用午休的时间去诊所做个小项目,即可达到长效的皮肤和形态改善。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丰乳细腰已成为年轻男女自选标配。社会上有个观点叫做“整形上瘾”,这是因为人类要对抗衰老,所以一旦开始消费医美,为了维护住效果,需要周期性的修护。
医疗美容行业在近4年来始终保持20%以上的体量高速增长,一跃成为国内市场扩张势头强劲的风口领域,并被视作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中国第五大消费热点”。在历经了医美行业从公立三甲医院垄断话语权,到民间参差不齐的美容工作室“百花齐放”,再到实力更为雄厚的专业资本介入,用更为强大的市场话语权推动行业标准提升……伴着争议与期许并存的声音,行业的混战格局似乎正初现曙光。
今年5月2日,新氧科技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中国互联网医美第一股”诞生,这无疑给资本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作为医美头部平台,新氧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整个医美O2O的一个细分市场,而其背后的股东阵容也颇为强大。
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能力的提升,低龄消费者比例在快速升高。据统计,当前中国有近2000万的医美消费群体,90后占64%,00后占19%。90后已是整容整形绝对主力,00后开启医美消费的势头比90后更强劲。
从消费数据看,人生的重要时段,医美已经成为为数不少人士的必选。比如毕业季、结婚前、生产后,人们选择通过医美变美,提升颜值,增加竞争力和吸引力。中国男性医美消费者的占比为11.12%,略低于国际上的13.8%。虽然男性数量少,但是他们更愿意倾囊投入,男性医美消费者的平均客单价为7025元,是女性的2.75倍。
业内专家表示,在我国医疗美容市场,非手术类治疗项目占据医美行业总收入60%,增长率达40%,未来将持续扩大,预计今年非手术项目数量占比将达到73.5%。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轻医美”讲究时尚、快速、便捷,追求最小化风险、最短化修复期的优点赢得不少消费者青睐,以皮肤管理为主的轻医美逐渐成为主流。轻医美具有“高频低价”的属性,随着技术、资本、产业资源等要素快速涌入,轻医美的便利程度和性价比会快速提升,因此轻医美模式或成为医美行业的下个爆发点。
医疗美容投诉三年上升10倍多
河南南阳28岁的护士杨某今年8月在一家诊所接受整容手术时意外死亡,官方随后调查称,涉事麻醉师虽有资质但未在该机构注册,属于违规执业,此次事件凸显了医疗美容行业迅猛发展背后存在的乱象。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9月11日公布的数据,2015年时全国消协组织共收到关于医疗美容行业的投诉483件,而2018年全年的投诉统计数据已经达到了5427件,仅2019年上半年,数据已经达到3535件。90%以上的事故都出自于“三非”之地,即非正规机构、非正规医生、非CFDA药品。
当前,市面上的医美项目越来越多,很多女生抱着追求美丽的想法,也跃跃欲试。其中,有两类消费者最易受黑市危害,一类是希望通过花高价买“安心”的消费者,另一类是图低价傻大胆的消费者。
中消协新闻与公共事务部主任任静称,医疗美容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市场不规范的问题,非正规的机构没有相应的正规资质,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的风险,使求美者求美不得反而受到伤害。
任静提醒,医疗美容产品不是化妆品,应由医生操作使用。很多人不能区分医美和生活美容之间的区别,没有意识到当中存在的风险。
此间专家指出,目前,医美行业发展的“痛点”非常突出,医美领域存在水货假货、虚假信息泛滥、药品市场无序、行业自律缺乏等诸多问题,违法违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频频曝光。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专职副秘书长曹德全谈道:“医美的本质还是医疗,这对机构、从业人员和产品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内,行业人员应该充分做好自律建设;对外,我们也应当做好科普宣传,引导医美消费者辨别正规医院、正规医生、正规药品,提高公众安全就医和监督的意识。”
应从产业链各环节入手综合治理
当前,我国的医美产业处于成长阶段,医美机构不大不强,随着社会的开放,更多的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医美领域,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医美机构将进一步增加,未来具有品牌效益、规模效益的大型连锁医美机构,将成为发展趋势,行业集中率将逐步提升,如何促进医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每百万人保有的整形外科医生数量为2.88位,远低于美国的20.88位和日本的17.54位。整形外科医生紧缺,成为职业蓝海。艾尔建中国企业事务部总经理吴伟农指出,当前医美行业发展存在着一个矛盾,就是不断增长的求美需求与正规合格的医美医生数量严重不足,首要任务是帮助行业培养更多的医美医师。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申敬旺认为,只有从产业链各环节入手,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找准行业治理的管理盲区与难点,重点整治和肃清行业违法、非法、违规行为,有效扼制不良经营行为和经营乱象,才能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医美市场健康发展。此外,医疗美容行业自身也需不断加强自律,加速转型适应市场需求,让爱美人士消费得更安全、更放心。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曲晓光建议,应该建立一个“三正规”的平台,把正规的医疗机构、正规的医生护士和正规的医美产品介绍给老百姓。
重庆晶肤美容医院院长徐宁认为,医美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行业的高分散度和从业者的良莠不齐导致行业出现各类兼并整合的机会。随着优质资本的不断深入,或推动整个医学美容行业更为规范和良性地发展。
国家卫健委日前表示,目前,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正在研究制订信用评价管理制度,细化评价指标,拟在部分地区试点开展美容医疗机构信用评价。建立医疗机构信用记录,公布严重失信者“黑名单”,与有关部门制订联合惩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