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国家医保局发文《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管理制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此征求意见稿一出,医药行业一片哀嚎,原因是其中一条是如此表述的:
国家统一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各地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执行,原则上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
这句话的直接意思就是:医保支付只管国家医保目录药物,其他的各省的医保增补目录就撤了吧。
各地在基本制度框架之外不得新设制度,地方现有的其他形式制度安排要逐步清理过渡到基本制度框架中。
不予支付的范围。国家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不予支付的,或已有其他保障制度、经费渠道安排解决的医疗服务和项目。
如果省级增补目录一撤梯子,那么全国的医保应该能省出来千亿左右的资金,而这个千亿将会打击一批中型的医药工业。类似这样的中型医药工业,就会面临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选择难题。向左走,那就攻下华山天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向右走,那就得进入不太熟悉的院外DTP、诊所、电商渠道。
打击了一批中型医药工业,那么对于原本药品已在国家医保目录的厂家来说,肯定是个利好。因为原先由于众所周知的关系、挂金等,医院基本上会优先使用价格高的药品,而增补目录里的药品大多数都是高价药。而高价药少用了,那么就会更多采购原先的医保目录药。这也给处方药市场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聚焦核心医保品种,渠道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
谁真正把渠道下沉到四五线市场的基层医疗机构,那么谁就能够最大化市场规模,而且还能建立起品牌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处方药市场还是有机会的,关键是要:聚焦、下沉、学术动销。
原先处方药市场的80%规模,现今估计慢慢要下沉到70%左右了,那么意味着更小的规模市场,容纳了更多的竞争对手,面临更精细化的产品竞争。而院外DTP、零售药店、诊所市场都将因为大量中型药企药品的进入,市场竞争会更加惨烈。
未来的医药工业,如果能够存活着,那么一定以竞争为经营核心,找寻最具穿透力的产品,打造最具执行力的团队,践行最具拉动力的推广,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自此,医药行业基本上可以盖棺论定了:只属于大中型药企。而更多的中小型药企,只能聚焦在某个窄领域,或者在某个窄渠道上,去找寻自己的角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