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2019年北京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召开。在会上,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局长于鲁明表示,2019年将优化完善总额控制管理,出台2018年总额控制清算办法、2019年总额控制管理方案,狠抓基金预算管理,改变总额预付基金量逐年上涨趋势,制定引导医疗机构从增费增效向控费增效转变的鼓励政策。
据介绍,前一段时间,陈吉宁市长就“京沪医疗发展效率PK”作出批示:“针对医疗费用控制和加强医保管理两项工作,要有明确的工作方案和目标,作为今年工作重点”。陈市长之所以高度关注这个问题,就是和上海对比,北京在医疗管理上,仅医疗控费一项,差距就在30%左右。医疗控费效果不佳,将直接增加医保基金支出,降低基金使用效益,给基金安全埋下隐患。
同时,于鲁明也指出,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给医保管理带来挑战。一是拟于6月实施的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是我市20年来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的首次大范围调整。在价格管理方面,改革涉及项目数量多、变化大,新规范调整的项目总量将达到6600余个。这些项目与现行项目相比,名称、内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科间和项目间比价关系的横向平衡难度很大,加之行业“求涨防降”的诉求比较强烈,都为后续价格动态调整增加了难度。二是北京市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与国家及多数省市实施的目录不尽一致,数据对接统一也是一大考验。三是在费用控制方面,本次价格方案的整体设计和调整幅度,主要源于市卫生健康委静态测算,尽管我们对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反复测算分析,但动态运行结果能否与静态测算大体一致,还难以确定。四是价格调整和保障待遇提高,还可能会刺激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冲动和社会医疗需求进一步释放,带来费用增长压力。五是医疗机构HIS系统版本多,瞬时调整6600余项价格,给医保信息系统改造运维、医保政策动态监测带来考验。
面对这些情况,于鲁明指出要主动学习借鉴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做法,努力控费增效。2019年将优化完善总额控制管理,出台2018年总额控制清算办法、2019年总额控制管理方案,狠抓基金预算管理,改变总额预付基金量逐年上涨趋势,制定引导医疗机构从增费增效向控费增效转变的鼓励政策。
组织开展对民营社区医疗机构的评价评估,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社区医疗机构医疗费用与公共卫生补助费用和医保额度挂钩机制。组建专家顾问队伍,借助第三方力量,综合考核医疗机构服务量、医疗质量和费用支出。稳步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收付费改革,结合模拟运行,优化分组结果,完善方案内容,适时推出改革试点。研究确定门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标准和付费方案,在部分社区医疗机构试点,引导医疗机构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