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奔驰车主维权”事件不断发酵,全国各地都曝光了不少汽车经销领域的乱象。据记者调查,山东济南吉普4S店与吉利4S店都明确告知顾客,必须在店内买保险,否则就不卖车,并声称“从济南买什么车保险都得从店里买”。与此同时,销售还表示:如果分期购车,消费者必须缴纳额外的手续费。
与所有车主都必须缴纳的交强险不同,机动车保险是保险公司为车主提供的商业保险产品,车主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投保、选择哪个保险公司的产品、购买多少保险额度。因此,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得强迫消费者购买车险。4S店将车与车险捆绑销售,强制要求消费者在店内购买车险的行为,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商务部2017年发布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经销商销售汽车时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或者强制为其提供代办车辆注册登记等服务。”
与此同时,店家要求分期车主缴纳的所谓“手续费”,则无非是近日引发广泛争议的“金融服务费”的另一种说法。只要办理分期付款,就必须交纳手续费,实质上是一个霸王条款,消费者没有选择权,也违反了《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要求的“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或收取额外费用”的规定。更何况,许多4S店实际上根本不具备提供金融服务的资质,所谓的手续费,其实就是一种变相加价。
这些汽车经销商之所以敢于触碰法律红线,根本原因便是对利润的渴求。据报道,近些年来,受汽车行业整体影响,4S店售车利润空间缩水,因此便想出了种种“歪主意”,诸如多卖保险、收取手续费等。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消费者来买单,消费者在4S店购买保险的费用,往往高于他们自主购买同类保险的费用,4S店利润的来源,正是这两者之间的差价。
对于这种公然违法的“潜规则”,当地的监察部门理应予以坚决取缔,但是,我们更应思考的是,这种已经习以为常的“潜规则”,为什么能盛行多年,直到现在才被曝光?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引发了舆论对4S店黑幕的高度关注,不知道这些4S店内“潜规则”还会运行多久,消费者的利益又会受到多么严重的损害。
解决社会问题,不能只靠热点事件带来的“东风”。普通买车者很难有足够的知识与经销商谈判,经销商可以利用对汽车与法律条文的了解,向顾客收取“智商税”,消费者却并不具备对等的条件与之抗衡。为此,有关部门还需积极作为,主动监察汽车销售企业的不法行为,要求其对相关的合同条款阐释清楚,以免让消费者落入大大小小的“坑”中。
从近日媒体陆续曝光的新闻来看,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4S店乱象由来已久。这种局面,不仅会让公众的利益受损,也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如果有关部门总是在出现舆情之后,才着手解决问题,恐怕难免遭到公众的诘问与质疑。
一个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应该在平时就能做到“悄无声息”地取缔各类市场违法行为。像4S店乱象这样的沉疴宿疾,需要有关部门持之以恒的日常治理。真正能够制裁欺客4S店的,不是转瞬即逝的民众舆论,而是市场监管部门日常的积极作为。
为此,有关部门部门需要督促经销商向消费者主动、详细地说明合同上的各项细则,让消费者明白自身享有的权利,避免经销商利用知识壁垒牟取暴利,同时也要严厉打击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建立便捷亲民的投诉渠道,让消费者能更容易地拿起法律的武器。